喀土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3年,中国水利切断一河流,国际 [复制链接]

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渠道迅猛发展,以自身超强的业务能力与综合水准荣获各界人士的啧啧称赞。

“南水北调工程”,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征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当然,除本国领域的大小水利工程外,涉外的工程项目,中国水利也交上了一份漂亮的令人满意的答卷。

年,苏丹麦洛维大坝土建工程开工,历时五年半“切断”全球最长河流,在此之前,国际上部分声音表示这是一项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水利以此举“火遍全球”。

生活成难,斥巨资修大坝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的东端,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为非洲面积第三大国。

纵使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苏丹的经济却是远远达不到其他国家的水平,在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来到新世纪新纪元之时,苏丹的经济却始终落后,生活更是十分困难。

在麦洛维大坝建成之前,苏丹的全国总装机容量仅有60万千瓦,即没有成熟的配套电网,甚至于全国所产的电能连首都咯土穆的市用电都无法满足,更遑论于分列于首都之下的各个小城镇。

为了供给日常生活,苏丹民众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照明,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噪音与空气污染。

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之下,生存的苏丹民众自是苦不堪言。

年,苏丹政府在慎重思考之后,决定在尼罗河上游兴建麦洛维大坝项目以改善人民的日常僧活,解决全国大面积的缺电问题。

“6亿欧元”的合同金,是苏丹交出的诚意,同时也是彼时的中国工程组在过往所有的国际项目中,金额最高的一次。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与高额合同金一起交付的是前所未有的艰难和挑战。

部分声音,这绝不可能

苏丹水资源丰富,富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称的尼罗河就是在苏丹首都咯上穆汇合之下形成的,尼罗河,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西向北注入地中海,全长公里。

根据年的《尼罗河协定》,苏丹每年可以从尼罗河支流分得亿立方米的河水,季节性河流及地下水为亿立方米,加上每年毫米的降雨,苏丹人均淡水达立方米。

理论上,苏丹有着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本不应该仍受“干渴”的苦楚,实际上,由于苏丹的长期内战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多年来,苏丹的“水资源”一直难以供给每人所需。

在尼罗河上修建大坝,是苏丹整合之后作出的最优解,但是在当时,如此长的大坝工程,莫说国内,国际上都十分少见。

年,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牵头,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组成了联营体,在击败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后,一举拿下了这个“巨额”的项目。

即使,苏丹彼时对这个项目寄予厚望,但是实际上,无论是苏丹人民,还是德国的工程师,几乎没有一个人认为中国工程组能够顺利完成对尼罗河的截流。

这在部分人的既定观念中,那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迎着部分人不看好的声音,中国工程组勤勤恳恳,苦心钻研,势要找出一条正确解之法。

辛酸泪,成果甜

中国工程组抵达苏丹,远离祖国,一行人来到这漫漫无际的黄沙覆盖,生活补给一无所有,一望无际的尼罗河,未知填满的未来道路。

一时之间,心头无限感慨,恰在此时,苏丹人来到了麦洛维大坝负责人杨忠的面前,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众人,接着开口说道。

“你们在这里建电站,我们希望你们把尼罗河当母亲一样爱护,我们苏丹人有史五千年以来,没有水电站,很好的活到今天,但,如果没有尼罗河,肯定活不到明天,我们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这儿的环境。”

杨忠知道对于苏丹人来说,“尼罗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其重要程度无需再做过多的赘述,适而,杨忠郑重地对苏丹人点了点头,并保证自己一定会珍惜。

工程队的其他人见到杨忠的保证之后,也三三两两的点头保证,苏丹人看着面前做着保证的中国人,停驻半晌,最终,抬脚离开,其间还不断地回头张望着。

中国工程组的队员们互相看了一眼,又瞥了眼“依依不舍”的苏丹人,互相打气之后,长舒口气,投身建设之中。

这个挑战有多大呢?简单说来那就是一个完整的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初登这片荒芜土地的中国工程队来说,真正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苏丹的工业技术非常差,甚至连一个简单的钉子都不生产,无奈之下工程队所需的全部设备、材料,都必须从中国和世界各地运过来。

整个尼罗河上可用作交通的桥非常少,整个已建成的估计只有三十个,但是都离中国工程队所在的地方很远。

短时间内搭建一座混凝土的桥,显然是个非常不现实的事情,于是杨忠等人在仔细研究之后,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

在中国,工程队就曾经经常需要在长江上做浮桥以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而且随着时间,中国在建设浮桥方面的技术已然成熟。

于是,中国工程队便设计出了一座跨尼罗河的浮桥,它能够随着水位的升降而自由升降,以供装运物资的重型车辆行走。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工程队关于物资短缺的问题,而这么一座有着如此重要意义的浮桥,仅仅耗时一个多月便完成了。

工程建设从来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比起人们固有的观念,要来的更为繁琐、漫长、艰巨、而又单调。

每天,用一点点的混凝土和一根根钢筋,一点点累积,一点点堆贮,漫漫的麦洛维大坝雏形初现。

对于完成工程,中国工程队有了更大的信心,这在别人看来,艰巨而有复杂的任务,在生来倔强的中国人眼中,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国际上部分声音的不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影响到了彼时的中国工程队,语言不通,生活不顺,已然煎熬,再加上不停的有质疑声传来。

中国工程队的士气,也曾有过低迷,自己勤勤恳恳的劳作,却收获一个又一个的质疑,其内心深处,更是生出无限委屈与感慨。

慢慢的中国工程队也从这样的低迷状态中,脱离了出来,即使有着不一样的信仰,即使深受质疑。

但是全体队员心中秉持着一个信念:只要认真去做,有付出,有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的。

靠着这么一份信念,中国工程队不断坚持,努力的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将初具规模的麦洛维大坝展示在众人眼前。

而意外,也悄悄降临。

就在截流的前一天晚上,工程队有一位同事因为交通事故,离开了人世,这对于全体队员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所有的质疑,所有的讽刺,所有的努力,都将在新的一天,有所成就,有所缅怀的时候,亲密的朋友居然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杨忠等人,也不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只是看着“战友”了无声息的模样,心中酸苦不已,剩余的队员,悄悄抹泪,转头看向尼罗河,心中渐渐腾起一个想法:就让截流的鞭炮声,来纪念共同努力过的战友吧。

截流场面,空前盛大

在中国工程队夜以继日的努力之下,“截流”目标达成,苏丹对全程进行了直播,苏丹的总统、副总统,也亲临现场。

从苏丹各地特意赶来观此盛状的苏丹民众,纷纷嚷嚷的聚在一起,见着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中国工程队总指挥,一声令下。

几十辆装载着土石方的自卸卡车,有条不紊地截流填堵,数分钟的时间,本汹涌奔腾地尼罗河水被拦腰截断,急速的洪流通过新建的泄洪道冲向下游。

许许多多的苏丹人,还有曾经质疑不断的那些人,以及监理这个工程的德国工程师,不停地感慨。

“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啊。”

是啊,中国就这么又一次的火遍了全球,接下了在别人看来,或许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工程,并且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中国人截断了世界第一长河,真了不起!”

不同程度,大大小小的赞叹声响在杨忠的耳畔,他不无骄傲地挺起胸膛:

“麦洛维大坝的建设,对于苏丹来说,不亚于三峡工程对于中国的意义。”

“为了早日造福苏丹人民,也给中国人争光,中方全体员工克服了许多困难,苏丹素有‘世界火炉’之称。”

“大坝工地地表温度经常超过40摄氏度,加上这里基础设施差,施工条件异常艰苦,中方施工人员攻坚克难,终于使工程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同时也赢得了苏丹政府的赞誉。”

截流完成,送走了参加仪式的苏丹官员和领导之后,中国工程队的所有人开始对逝去的“战友”进行安葬。

由于苏丹并没有专门有关于送葬的设施,杨忠等人只好利用了一个印度人的场地,徒手堆起木柴,然后将“战友”的遗体置于木柴之上。

遵循印度人的风俗,理应由最为亲近之人,点火送葬,中国工程队全体队员,静默停驻良久之后,杨忠默默拿起火把。

最后看了眼,躺在木柴上的人,伸手点燃了火柴,看着浓浓向上的烟雾,所有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霾。

命丧于故国他乡,分别于梦成前夜,说不清具体多少感慨,但是生命恰如活水,奔腾咆哮之后,当重归大海。

静静的看着眼前的滚滚浓烟,杨忠等人泪眼婆娑,只盼这同舟共济的战友能够在天国过的安稳,幸福。

尼罗河,流了许多许多年,在这其中所蕴含的能源、电力都被白白地流掉了,这对于苏丹人来说是一笔巨额损失。

要知道,“水”,从人类的环保理念来讲,是最为清洁的能源,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减少柴油、石油的消耗。

“水”,既可以发电,又可以灌溉,还能保护环境,这是苏丹人迫切需要视为珍宝的巨大财富。

过去的很多年,中国建设一直受到西方列国的干扰与压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倔强的中国人一点点成长了起来。

承包麦洛维大坝,价格比西方低了百分之十以上,用比西方低的多的价格,完成了这个在部分人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坝主体工程于年6月正式开工,土石方挖坑总量达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达万立方米。

年底,实现一期截流,5年底实现二期截流,6年7月完成1,2台机组所必需的土建工程。

7年,首台机组发电,8年6月工程竣工移交,其中首台机组土建工程从进场到完工仅用了三年的时间。

麦洛维大坝是一项世纪工程,是苏丹贫困的结束,亦是新发展的开始。

而由于麦洛维大坝开始发电,苏丹政府宣布,从9年6月30日起,苏丹民用和工业用电费用降低25%,农业用电降低50%。

麦洛维大坝水库总库容达.5亿立方米,蓄积一个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可以与纳塞尔湖相比。

灌溉线延伸多千米,灌溉面积达多万亩,多万人因此受益,苏丹农业也由于麦洛维大坝,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尼罗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水渠分布,皆因麦洛维大坝的到来而有了新的改变,撒哈拉沙漠终于迎来了珍贵的水源。

苏丹总统盛赞中国企业的杰出贡献,当然,最开心的莫过于苏丹民众,“麦洛维大坝建成之后,咯土穆基本市政用电能够保证供应了。”

“价格也比之前便宜了很多,从每天供电几小时,到现在很少停电,变化简直太大了。”市民穆罕默德欣喜不已。

麦洛维大坝,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和苏丹两国人民的友谊见证和合作典范。

即便是到了现在,麦洛维大坝依然在苏丹扮演者重要角色,承担者重要作用,曾经一度麦洛维大坝也断过电,均在中国水利的高度重视之下完美解决了。

年,全球陷入疫情的漩涡,苏丹也未能幸免,中国本着大国精神,也因为麦洛维大坝结下的深厚友谊,中国援苏丹医疗队,走出国门,克服疫情、语言、气候、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为苏丹人民听过优质的保障和医疗援助。

中国水利,以优质的服务,高超的技术,向苏丹人民呈现了中国的进步与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卓越。

中国医疗,以大爱无疆的胸怀,优质的医疗服务,擦亮了中国维和军医的金字招牌,显露出中国医疗的卓越。

时间跨入年,对于麦洛维大坝的研究却从未停止,由于麦洛维大坝工程所在地区岩石裂隙较发育。

大部分为细微裂隙,透水率大,可灌性不好,为了实现良好的可灌性和固结、防渗效果,中国水电研究一直在路上。

在经过详细研究之后,推出应当使用超细水泥,并掺加膨润土、高效减水剂配制稳定浆液,应用于大坝混凝土趾板灌浆工程中,达到灌浆效果。

年,中国国内疫情局势稍缓,但是苏丹疫情却不容小觑,除开始派出的医疗团队之外,三三两两皆有不同的医疗队相继出发,支援苏丹。

医护人员们,带去的,除了医疗与技术之外,还有中国政府,倾囊相助的物资等补给品,抚慰苏丹这个中国的伙伴。

年,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两支,开启对该国经济和罗密奇两个城市之间公里的补给线道路的施工任务。

此举,一为促进当地贸易发展,二为改善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基础设施。

多年友谊,始终记挂,中国与苏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中国以大国情怀,包容接纳友善国家。

参考文献:

《超细水泥稳定浆液在麦洛维大坝灌浆工程中的应用——中国水能及电气化》年

《专访麦洛维大坝负责人杨忠——达尔富尔日记》8年

《苏丹当地官员:大坝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期盼——从大国重器到大国重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