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土穆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中秋,看新闻联播里的乡愁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39528.html

今天是中秋节。

千里共婵娟,家国藉乡愁。一轮中秋月,牵动每一个漂泊在外之人的心,也唤起每个人心中淡淡的乡愁。中秋佳节话团圆,相聚总是让人期待。就算不能团聚,距离也隔不断思念。

你心中的乡愁是什么?中秋,你最牵挂的是什么?今天一起走进《新闻联播》里的乡愁故事。

乡愁里

有割舍不断的骨肉亲情

“给我一瓢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年1月26日的《新闻联播》中,讲述了一个台湾同胞归乡的故事。福建厦门,五通码头到达口,时年85岁的杨碧仙一直等着67岁的弟弟杨学智,这是姐弟俩生平的第二次见面。

杨碧仙的父亲年离开老家福建仙游到了台湾,从此杳无音讯,等再联系上已经是年。父亲在台湾另组家庭,杨碧仙那时候才第一次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弟弟杨学智。

说好9点半的船进港,杨碧仙等了半个多小时,却没有等到弟弟。就在她开始焦急的时候,一个背影引起了她的注意,杨碧仙快步上前,原来这个人真的就是弟弟。就算20多年不曾见面,仅仅凭着人群中的一个背影,姐弟俩也能相认。

之后,杨碧仙带着弟弟回到了莆田仙游度尾镇的家。二哥杨学颖一家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客厅的墙上,还挂着父亲每次回乡探亲时的照片,看着满墙的照片,杨学智忍不住泪流满面。

终于回到家,只是这一家人,没有一张完整的全家福。尽管如此,家还是让人心驰神往。

乡愁里

有扛在肩头的时代责任

“我问儿子什么是家,

儿子说,只要有爸爸妈妈就是家。”年10月6日的《新闻联播》,讲述了一群“蓝盔勇士”的奋斗故事。杨钊是北部战区陆*某合成旅副*委。年,他率领人的作战部队奔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向海外派出整建制作战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自年南苏丹内战爆发以来,这里武装冲突不断,已造成数十万人丧生。杨钊那次直接面对的战况,就发生在他们外出巡逻时的一个临时营地。附近原本还热闹的集市,转眼间就空空荡荡。在危急关头,指战员下达了子弹上膛、准备作战的命令。米、50米,武装分子越来越近,杨钊说那一刻他最难忘的是战友们的眼神。虽然大家不知道今后会怎样,但是眼神中带着坚定的期待。

这次交战一直持续了三天,但因为中国维和*队的存在,他们所在的50米见方的临时营地,成了战火中当地老百姓唯一的生命庇护所。在任务结束之后,维和士兵张勇曾在电话里问了妻子和孩子一个问题,他问儿子什么是家,儿子说,只要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但是为了守护这些无辜的生命,带给他们和平的希望,中国维和官兵却远离祖国,远离了自己的家。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生死体验,参加南苏丹维和行动的首批位中国维和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从春节到中秋,对每一名维和官兵来说,想家不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责任。

乡愁里

有坚定不变的爱国心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年2月7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了一场特殊的快闪活动。成都,宽窄巷子。一位银发老者背着吉他,在街头唱起了那首家喻户晓的《我和我的祖国》。

伴随着冬日的慵懒阳光,茶碗碰撞的清脆声响,这位游子将数十年压在心底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动情地表达了出来。

他是陈彼得,年出生于成都,3岁时随家人移居台湾。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他乡音未改。再回故乡,谈起对家乡的思念时,他情难自已,数度落泪。

演唱完毕后陈老激动地攥紧拳头,坚定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一颗中国心,都必须要有一个家国情怀。我爱你中国!我爱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贴着你的心窝。”

其实,这首歌陈彼得不仅唱的是自己,唱的也是全天下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诚挚心声。

今天是中秋节,祝愿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更多消息,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